第3章 风疾摧秀木,浪高毁新船
南楚四族各有封地,田氏有岭南四县,赵氏领湘淮三地,卫氏占荆南四郡,而李氏封地最广,吴越之地三州七城。田氏岭南虽偏远,但盛产原木,无论是宫宇楼阁,还是门桥舟车都少不得这原木,且田氏善谋,南楚历任宰相十之有八皆出身田氏;赵氏湘淮盛产丝绸,其族又擅商贾之术,所以赵氏多资;卫氏封地虽无珍稀物产,但卫氏一族人才辈出,文杰墨魁,画圣诗仙,能臣干吏,当朝为官者还属卫氏出身最多;最后的李氏善战,吴越本就民风恶悍,李氏封地又接壤北周,是以连年争斗不断,李氏自然拥兵百万,所以南楚国内实力最盛者当属李氏一族。
现任李氏家主李旭,是个性情火爆,杀伐无情之人,年轻时依仗战功,从南楚永铭帝那儿硬讨来了九锡封王,封号晟王,于是每每剑履上殿,跋扈之极。对于其他三姓更是视若小儿,稍有不顺其意者非打即骂。于是三姓私下谋划,定下了这北上议和的阳谋,让李氏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。
李旭因为此事在金陵城内闹过几次,怎奈三家联合,百官附议,眼见议和难以阻止,一气之下李旭便挂了金印,回了封地秣零。
“这群老匹夫!也不想想是谁保的他们在金陵城内逍遥快活!老子出生入死的时候,他们就动动嘴皮子,如今觉得老子年岁大了,没用了!就要断了老子的活路!李旭在自己的王宫内,气的面红耳赤。
下首李旭的长子李洪承劝慰道“父王莫要动怒,三族视我李氏为敌也不是这一两天之事了,如今定下这毒计就是要我李氏自乱阵脚。父王辞去朝堂一职也好,当作以退为进,看看他们到底能搞出什么花样来。
李旭衣袖一甩,“哼!等什么等!既然他们想借刀杀人,那就休怪老子心狠手辣了!眼睛恶狠狠的看向远方。
金陵城宰相府内,此时同样坐着心事重重的三人。正当中坐着当朝宰相田文楷,捋了捋自己花白的胡须,正声说到“两位老弟,如今李旭已弃官回了封地,这下一步应如何啊?
左首的户部尚书赵连年,先是桀桀一笑,然后悻悻的说道“咱们定下这计策,不就是为了让李旭老儿滚出金陵吗。
田文楷瞥了他一眼,转头对向卫公盘,“卫公,兵部现在还有李家的人吗?
卫公盘板着一张脸冷冷的道,“聪明的都转投到我们名下了,笨的我会让他们致仕的,有几个硬骨头,回头还是要丞相出手处理一下。
田文楷点了点头,“二位觉得,李旭下一步会怎么做?
赵连年又是桀桀一笑,“能怎么办,最坏不过发兵打到金陵城下。刀咱们不都借好了吗,怕什么!
“若是真的李旭打到金陵城,北周真的会出兵相助吗?卫公盘略微有些担忧,说完看向了田文楷。
田文楷微微一笑,“放心,北周朝堂之上老夫已经安排妥当。隆兴帝不是也应下合盟之事了吗,条件虽然提了不少,到时候全盘答应便是,反正送过去的也不是在座的儿子。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。
卫公盘接过话题,“若真是到了北送质子那一步,那位皇子合适些?
“卫公这不是废话吗,二皇子是我赵家的人,四皇子是丞相之女所生,老五老年纪太小了。自然是三皇子去啊!
“三皇子…这可不是个好相与的人物,赵公可以把握?
赵连年有些不耐烦,“三皇子的母妃是你的妹妹,这种事情自然是你卫家来办,难不成要我提刀驾着送他去北周。
卫公盘面色微愠,“赵公还知他是我卫氏皇子啊。
“啧啧啧!赵连年连连咂嘴,“卫氏皇子?你卫家降得住这猢狲吗?小心反口咬死你们卫家人。
“咣!卫公盘重重的拍了下桌子,“降不降得住,他的母妃也姓卫!
“都住嘴!田文楷见两人真动了怒,便出手按下了两人,“咱们现在议的不是夺嫡上位,先解决了李家的麻烦吧!
赵卫二人虽还有气,但田文楷的话他们还是不敢驳逆的,田文楷继续道“三皇子北上最合适,让他留在金陵城,不一定会给咱们填什么乱。至于他愿不愿意…大不了老夫逼着陛下写道圣旨,三皇子再怎么逆骨,陛下的旨意他还是不敢不从的。
吴越辽阔,西起肥水之南,东至远海之滨,北连弥江之源,南接岭山之阴;在册户籍占南楚十之其五,当地宜种水田,一年可产两季,如遇丰年,一年所产可抵南楚其他三姓之地,故而李家封地,农富兵足。
李旭离京不足五月,一封檄文便炸开了金陵城的朝堂。檄文中言辞辛辣,历数田,赵,卫三家十八条罪状,从祸国殃民到鸡鸣狗盗,听的田文楷都憋不住笑。笑过之后田文楷心中默默的盘算了一番,吴越春米半月内定可收缴入仓,秣零发兵至此,也要半月有余。
“还有一个月…田文楷自己默念到。
随即朗声道“威北将军何在?
“威北将军郑先疾在!一个黑脸的将军出列,行了一礼。
“命你率五万赤羽军,屯兵城外十五里,御敌在此不得退缩。言罢拿起御案上的蓝笔刷刷点点一番,一旁的太监总管刘文正,紧忙端起玉玺盖上了宝印。
郑先疾接过令旨,一脸傲气的回归入列。
田文楷继续道“安南将军何在?
“末将在!一个年轻的将军出列做礼。
“安南将军田在圳,命你率五万白虎军,屯兵城外十里处,御敌在此不得退缩。随后又是一道令旨。
这第二道令旨一出,所有的人都斜眼看着郑先疾,时才还意气风发的郑先疾,此刻只得铁青着脸自己咬碎钢牙。所有人都知道这田在圳是田文楷的侄子,这样排兵布阵不就是让先疾去当炮灰,让他的侄子来捡军功吗。
此时北周的朝堂之上也是热闹非凡,御史中丞何汝贤上书弹劾渤海王顾明之,“陛下,渤海王顾明之用兵自傲,目无王法,不尊皇室,依我朝律,其罪当诛!
听到御史此言,老丞相魏孟儒心中一惊,刚要上前陈奏,突然听得一声高喝。
“你放屁!何汝贤被这一声怒火吓了个哆嗦,只见一人两个跨步走到他的面前,一张蒲扇大的手掌抓起了他的衣领,随即耳边怒吼又响起,“你敢诬陷大将军,信不信老子现在就捏死你!
这个咆哮皇庭,手擒御史的名叫崇戍元,官至游击将军,少年时曾受老顾王爷点拨,才能从一个无名小卒一步步迁升至此,所以此刻听见有人弹劾顾明之,便勃然大怒,欲出手伤人。
“李尽忠,命人将这厮拖出去,宫杖五十。隆兴帝懒洋洋的对身旁的内官总管吩咐道。崇戍元此时也惊醒过来,明白自己时才犯了何等大罪,所以左右来压之时,也未作辩驳抵抗。
“何卿所陈可有实据啊。隆兴帝转头看向惊魂未定的何汝贤。
何汝贤紧忙整理了下衣帽,然后朗声答道“陛下,渤海王不经兵部,私募兵卒,此罪行之一;渤海王妃偷带外男,扰乱后宫,此罪行之二;纵容亲弟当街殴打皇家子弟,此罪行之三。桩桩件件具有人证,望陛下严惩!
隆兴帝眉头紧缩,强压着心中怒火,就这么静静的看着殿下跪着的何汝贤,刚想把他臭骂出去,心中突然转念。“何卿所陈,朕知道了,不过事关当朝郡王,还是要听听渤海王的说辞的。转头看向李尽忠,“拟一道圣旨,让渤海王回京申诉。老丞相刚要上前说些什么,被隆兴帝大手一挥逼了回去,然后又看了看何汝贤,“你…何卿忠正敢言…挺好的。隆兴帝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了。其实隆兴帝并非生气这何汝贤参奏顾明之,他算到南朝快要行事了,朝堂上也该有些动作了。只不过这何汝贤实在蠢笨,织络罪名都如同儿戏,如此说辞即便街边三岁孩童都不足信服,有次蠢货在朝真是北周之耻。
下得朝堂,隆兴帝即刻唤来了那黑衣老者,“让鬼影找个机会,狠狠的揍何汝贤一顿!
老者一惊,但金口玉言已出,老者摇了摇头,然后问道“既然陛下知道这何汝贤荒唐,为何时才在殿上还是下旨召回渤海王哪?
隆兴帝顺了口气,“戏再烂不是也得演下去吗,朕这出戏不演完,下面的又怎会上场。
“不过这圣旨…渤海王不会真的回京吧。老者口气略微担忧。
隆兴帝皱着眉歪头看了看老者,“他要是真回来了,这断水也该换帅了!隆兴帝喝了口茶,继续道“金陵城里的这几天也应该有动作了。
“是,想来最多月余,李旭就会发兵。老者答道。
“恩,便宜了那几条老狗,隆兴帝敲了敲书案,“他们收了多少,务必要给朕记清楚。
“遵旨!老者一礼,“做完此事,要不要敲断京城中的南楚暗线?
“留着吧,后面会有用的。隆兴帝似乎在思索着什么。
老者也附和点了点头,转身准备行事去了。
“对了,时才何汝贤说耀之打了皇家子弟?隆兴帝突然问到。
“二公子出京前,曾在东市与桂王次子切错过一次,想来何汝贤说的是此事。
“桂王次子?
“恩,自幼便跟着个老道士上山学艺,偶有回京。
隆兴帝恍然大悟,“叫灼玺吧!
“正是!
“有四五年没见到了…